己二腈(ADN)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轻微苦味,易燃,有毒性和腐蚀性,通过口腔吸入或皮肤吸收均能引起中毒,溶于甲醇、乙醇、氯仿,难溶于水、环己烷、乙醚、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
己二腈主要用于生产己二胺,己二胺基本都用于生产尼龙66盐。在己二胺的下游市场应用领域中,尼龙66纤维和尼龙66树脂占据主导地位。典型的己二腈-尼龙66产业链如图1所示。
图1 己二腈-尼龙66产业链示意
一、世界己二腈行业发展分析
1、供应分析
2022年,世界己二腈产能为264.3万t/a,产量约155万t。世界主要己二腈生产企业装置能力及技术路线详见表1。
表1 2022年世界己二腈主要生产企业情况
随着英威达公司在丁二烯直接氰化法技术方面的创新及奥升德公司丙烯腈电解二聚法技术进一步低成本化,国外己二腈有一定的新增产能。国外己二腈拟建产能情况详见表2。
表2国外己二腈拟新增产能情况万t/a
若我国目前在建己二腈项目全部顺利投产,预计2027年世界己二腈产能将达到325万t/a左右。
2、需求分析
2022年,世界己二腈消费量约155万t,同比增长2.5%。己二腈基本都用于生产己二胺,约90%以上的己二胺用于生产尼龙66,还有少量己二胺用于生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尼龙610、尼龙6T、电解液等产品。
从己二腈产业下游领域发展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尼龙66的生产在规模和技术上都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全球尼龙6和尼龙66的消费比例约为70∶30,相互之间存在的替代已经完成,市场格局较为成熟稳定。
欧美市场尼龙66以工程塑料、薄膜和地毯长丝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发达国家在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将利润薄弱的纺织长丝和工业长丝的应用生产逐渐剥离,并转向发展中国家。
未来世界己二腈的市场需求增长仍主要来自尼龙66。预计2027年世界己二腈需求量将达到185万t以上,2022—2027年世界己二腈需求年均增长率约3.5%。
3、主要竞争者分析
世界己二腈现有主要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2022年行业前三位——英威达、奥升德及巴斯夫公司己二腈产能合计达到220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83.2%,整个行业竞争是从己二腈到尼龙66的全产业链竞争。世界己二腈主要生产企业上下游情况详见表3。
表3 世界己二腈主要生产企业上下游情况
英威达、奥升德及BASF公司的尼龙66产能合计139.4万t/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45%以上。
世界其他尼龙66生产企业所需的己二腈原料基本也都从英威达公司购买,该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己二腈的贸易。英威达公司在全球己二腈—尼龙66产业链中占有绝对竞争优势。
二、我国己二腈产业发展分析
1、供应分析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己二腈已建成投产的产能达到80万t/a,在建项目产能合计48万t/a,规划产能高达255万t/a。国内己二腈产能及规划项目情况详见表4。
若国内目前在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预计2027年国内己二腈产能将达到130万t/a左右。
2、进出口分析
2022年我国己二腈产量约10万t,国内市场所需己二腈仍主要依赖进口。己二腈进口没有单独的海关编码,其进口包含在HS29269090(未列名腈基化合物)类别下。2022年我国己二腈进口量约28.3万t,同比增长4.1%。2018—2022年我国己二腈进口情况详见表5。
2022年,我国己二腈进口来源主要为美国和法国,进口占比分别达到82.9%和14.3%。上海市和浙江省是我国己二腈进口最主要的收货地,进口量占比分别达53.7%和44.5%。
随着国内己二腈产能快速增长,我国己二腈进口量出现大幅下降。2023年1—3月,己二腈进口量合计达1.48万t,仅为2022年同期进口量的15.8%。
3、需求分析
2022年,我国己二腈表观消费量约38.3万t,同比增长13.7%。己二腈下游应用比较单一,绝大部分用于加氢合成己二胺(HMDA)。2022年,我国己二胺产能66.5万t/a,产量约40.3万t,消耗己二腈约38.3万t。目前我国己二胺在建项目产能高达166万t/a,规划产能达132万t/a。我国己二胺生产企业情况详见表6。
2022年,我国己二胺净进口量1.3万t,表观消费量达41.6万t。己二胺主要用于生产下游尼龙66,少量用于生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等。己二胺的消费结构如下:
(1)尼龙66
尼龙66是己二胺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2022年我国尼龙66聚合产能在80万t/a以上,尼龙66产量约68.0万t,消耗己二胺约35.0万t,占己二胺消费总量的84.1%。相应消耗己二腈约33.3万t,占己二腈消费总量的86.9%。
2022年,我国尼龙66表观消费量约75万t左右,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以上。目前我国人均尼龙66消费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国内尼龙66仍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随着己二腈国产化进程加快,目前国内在建拟建尼龙66产能巨大,必将推动尼龙66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7年我国尼龙66市场需求年增长有望高达10%以上,预计2027年尼龙66对己二胺的市场需求将达到57万t左右,相应消耗己二腈约54万t。预计未来10年,全球尼龙66业务增长的重点在中国,市场增速将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
(2)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2022年,我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产能17万t/a,产量约8.5万t,消耗己二胺6.4万t,占己二胺消费总量的15.4%。HDI主要用于生产高档环保型涂料,HDI做成的树脂或涂料固化剂、胶粘剂等具备很好的耐黄性能。随着近年来消费者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国内HDI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2022—2027年,我国HDI生产对己二胺的需求增速在7%左右,到2027年HDI行业对己二胺的市场需求将达到9.0万t左右。
(3)其他
己二胺还用于生产尼龙610、尼龙6T等特种尼龙和高温尼龙,少量用于聚亚胺羧酸泡沫塑料和粘合剂、橡胶制品的添加剂、纺织和造纸工业的稳定剂、漂白剂等。
2022年己二胺在上述领域的消费量约2000t左右,占己二胺消费总量的0.5%。未来己二腈产能增长也会促进己二胺在上述领域的需求增长。我国己二胺消费结构及预测详见表7。
表7我国己二胺需求现状及预测情况
综上分析,预计到2027年国内对己二胺的市场需求将达到66.5万t左右,相应对己二腈的需求量将达到63万t左右。2022—2027年我国己二腈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10.5%左右,国内己二腈的需求仍主要取决于尼龙66的市场发展。未来我国己二腈生产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将有部分出口,己二腈供需平衡及预测详见表8。
表8我国己二腈供需平衡及预测情况
三、工艺技术及成本对比分析
1、价格体系说明
本文主要原料价格分别采用了2018-2022年5年均价,以及2022年市场均价两种体系,对应时间段己二腈进口完税均价分别为20041元/t和24636元/t。2018—2022年己二腈主要原料价格走势如图2所示。
图2 2018-2022年己二腈主要原料价格波动示意
近五年来,国内丁二烯产能快速增长,而下游橡胶弹性体等领域需求增速趋缓,丁二烯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丁二烯制己二腈工艺路线更加具有成本竞争力。
己二腈主要原料价格详见表9
2、生产成本对比情况
5年平均价格体系下,对不同原料工艺路线制己二腈的生产成本进行比较,具体详见表10。
表10 5年平均价格体系下不同原料路线制己二腈生产成本比较(元/t)
5年平均价格体系下,不同原料路线制己二腈的生产成本比较如图3所示。
图3 5年价格体系下不同原料路线制己二腈生产成本示意
2018—2022年均价下,扣除副产品后,丁二烯法己二腈单位生产成本比丙烯腈法及己二酸法分别低3221元/t和4844元/t。
通过生产成本比较可知,在5年均价和2022年平均价格两种价格体系下,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备己二腈具有明显的生产成本优势。
此外,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备己二腈具有工艺可靠、成本低、污染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好、收率高等优势,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己二腈最主流的工艺技术。
丙烯腈电解二聚法作为世界主流工艺之一,在技术先进性、生产成本、安全运行、产品性能等方面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未来将继续与丁二烯路线竞争和并存。
己二酸法生产成本最高,相对不具有竞争优势。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己二酸产能集中投放,供应增长远大于国内需求,己二酸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己二酸法的己二腈生产工艺重新得到投资者关注。
结论:
1.世界己二腈生产集中度高,全产业链均呈竞争格局
由于技术及投资门槛较高,世界己二腈行业呈现高度垄断市场格局。己二腈现有主要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己二腈行业竞争是从己二腈到尼龙66的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竞争。
预计2027年全球己二腈产能将达到325万t/a。全球尼龙66的市场需求增长相对平稳。集中新增产能将使市场竞争加剧。
2.国内己二腈供应增速远高于尼龙66需求增长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己二腈已建成投产产能达到80万t/a,在建项目产能合计48万t/a,规划产能高达255万t/a。在尼龙66工程塑料、薄膜和地毯长丝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我国仍具有市场发展潜力。预计到2027年我国尼龙66领域对己二腈的需求量将在50万t以上。
3.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工艺路线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在5年均价和2022年平均价格两种价格体系下,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备己二腈具有明显的生产成本优势。该工艺的成本优势尤其体现在净原材料成本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原料路线。
4.国内己二腈工艺技术仍有较大提升优化空间
目前我国己二腈生产是己二酸法、国内自主研发丁二烯法及国外先进丁二烯法几种工艺路线并存,尚无丙烯腈工艺路线的工业化装置投产。国内外丁二烯法技术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己二腈产品的收率和氢氰酸的工艺技术差距上。国内技术在成本上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存在差距。
国内企业已通过加氢生产甲基戊二胺,提升了己二腈副产品的经济性。同时,己二腈生产配套氢氰酸的工艺技术也有所提高。未来,我国己二腈工艺技术仍有较大提升优化空间。
参考资料:国内外己二腈行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屠庆华,葛凌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PA66“卡脖子”原材料:己二腈国内外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