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废塑料约4300万吨被焚烧或填埋,实际上其中50%能够实现化学循环。报告预计,到2035年,中国塑料制品年产量将达到1.55亿吨,全球塑料产量将达到7.34亿吨。如果通过化学循环,将全球废塑料回收利用率由目前的9%提高到30%,每年将新增循环再生塑料1.5亿吨,产值将超过6800亿元。
近日,北欧化工(Borealis)宣布,将在比利时贝林根安装一条半商业化示范的再生聚烯烃(rPO)配混生产线。该项目将于2024年建成,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面投入运营。
该生产线将使用北欧化工专有的Borcycle™ M技术,将机械回收的消费后废物转化为高质量的硬质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材料。新生产线能够处理来自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废物源的各种回收薄片,将提供卓越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该生产线将帮助北欧化工扩大其Borcycle机械回收技术。此前,北欧化工还收购了保加利亚聚烯烃塑料机械回收商Integra Plastics AD和意大利PP回收商Rialti S.p.A.。
6月3日,科思创表示已斥资数百万欧元入股塑料回收企业BioBTX,计划在荷兰建设全球首个采用BioBTX ICCP技术的化学回收塑料示范工厂。该工厂设计年产能2万吨/年,计划于2027年初投运。
据悉,BioBTX ICCP技术可从不同来源的有机和混合塑料废料中回收可再生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并用于循环应用。
科思创目标到2035年实现范围1&2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集团范围3排放碳中和。
今年4月份,科思创携手汽车价值链合作伙伴,率先推进车用塑料闭环再生的实验项目,助力汽车行业应对塑料废弃物管理方面的挑战。合作方还包括蔚来汽车和大众汽车、中国回收企业格林美以及TÜV莱茵等第三方认证机构。
陶氏与Freepoint Eco-Systems签署的供应协议,将推进北美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Freepoint Eco-Systems将在亚利桑那州建造的先进回收设施,预计将于2026年启动,届时将处理90,000吨废物,产生65,000吨热解油。陶氏将使用热解油替代其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工厂生产新塑料的传统原料,应用范围包括优质包装以及医疗和药品包装。
陶氏一直致力于寻找替代原生塑料的方法。今年3月25日,陶氏宣布与宝洁公司 (P&G)签署一项联合开发协议,将开发一种新型聚乙烯回收再利用工艺,将把各自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与溶解工艺结合起来
2022年,陶氏与Mura Technology公司合作,在德国建设了欧洲目前最大的化学回收工厂,该工厂产能约为12万吨/年,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陶氏还和宝洁公司联手对难以回收的塑料包装创建一种专门的溶解回收工艺,回收再生的聚乙烯将被制成宝洁产品的新包装。
为了推进亚太地区塑料循环利用,今年陶氏与泰国SCGC签署循环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在2030年前将200KTA的废弃塑料转化为可循环产品,通过机械回收和先进回收(化学回收)实现材料回收。
近日,英力士旗下 Inovyn 在其位于比利时的 Jemeppe-sur-Sambre 工厂启动了两座全新的 PVC 试验工厂,以加速回收目前无法机械回收的 PVC 技术。
对PVC回收的投资是英力士循环倡议项目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到2030年运行一座40000吨塑料和聚合物回收产能的装置。
英力士已推出30多个产品等级,其中含有超过50%的回收成分。其中许多产品的性能与新材料相匹配。包括Recycl-IN系列机械回收的聚烯烃(将回收塑料废料与高度工程化的原始树脂复合),以及Terluran ECO系列机械回收的ABS,这两种产品均具有高达70%的回收成分,可提供即插即用的性能。还推出了一种机械回收聚苯乙烯,其成分为100%回收成分,并带有功能屏障,使其适合食品接触应用。
英力士在其年度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设定每年至少纳入85万吨回收和生物来源材料来生产聚合物的目标。
此前,沙特基础工业(SABIC)与Pashupati Group携手推动印度本地废弃塑料回收业务发展,其中包括将塑料废料转化为热解油,用作SABIC认证循环聚合物生产的原料业务。
SABIC和Pashupati Group正在加强塑料回收业务合作(图片来源:SABIC)
巴斯夫IrgaCycle®塑料添加剂配方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再生塑料进行回收并且再次应用于包装,汽车,建筑等应用中,还能为再生料的稳定性提供保障,提升再生塑料在加工热稳定性,长效老化性及耐候性等方面的优势。
巴斯夫IrgaCycle®塑料添加剂成功应用于
含100%再生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菠萝盖保护装置中
4月,巴斯夫在 CHINAPLAS 2024 国际橡塑展上展示了一系列基于循环解决方案的共创成果,其中包括使用消费后塑料废弃物(来源于亚洲)转化的热解油、基于质量平衡法生产的 Ultramid® Ccycled® 聚酰胺(PA),可实现聚氨酯(PU)泡沫精简回收的创新型“设计回收”PU 泡沫技术,以及有助于塑料行业迈向更可持续未来的一系列可回收牌号。
摄于巴斯夫展台
壳牌和Braskem在1月15日签署了一项通过混合废塑料生产循环聚丙烯的协议。壳牌将在荷兰的壳牌化工园区把一系列裂解油升级为原生级别的原料;然后,Braskem利用其作为原料,通过在德国Wesseling的工厂生产循环(再生)聚丙烯。
新产品也将为该公司2030年减少塑料污染的承诺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进一步深化该公司的成长战略:即到2030年,通过再生材料获得100万吨产品,同时从环境当中回收150万吨废塑料。
2022年12月,埃克森美孚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塘的大型化学回收基地投入运营。该设施是北美最大的化学回收设施之一,每年可处理多达4万公吨塑料废弃物。
与此同时,埃克森美孚正在评估全球其它各地化学回收的可能性,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法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和美国多地。
“到2026年底,我们预计将具备每年处理50万吨塑料废弃物的能力。”埃克森美孚全球业务发展总监科斯塔(Adrian Da Costa)表示。
塑料原级循环应用展 中国市场再生塑料的应用正在逐渐扩大,涉及到包装、建筑、家居用品、汽车等多个领域,很多企业推出了原级循环、高品质再生的应用产品,但消费者对再生材料制造的产品的接受度、供应链配合方面有诸多疑虑,消费者的认同将成为原级循环的重要起点,亟需进行消费者沟通及理念倡导,打消消费者的种顾虑,引导绿色消费时尚。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塑料循环发展、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中石化、巴斯夫、科思创、陶氏、盛禧奥等各大化企塑料循环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