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锦湖日丽
不愧是憋了几年的成果,本次CHINAPLAS之行,真是收获颇丰。各大展厅的创新产品琳琅满目,令人大开眼界,从化工原材料到家电汽车终端...可以看出,各行各业都在铆足了劲寻求创新和突破。那么,本次展会最大亮点都有哪些?行业都在发生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其中都藏着怎样的机遇和机会点?
为此,小编联合了五个产品线经理和十几位资深工程师去展会现场收集了情报,后对本次CHINAPLAS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复盘总结,并且还结合了一份权威终端客户调研报告,总算给各位客官加工整理得出了以下三大热点及洞察。
根据这份终端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轻量化技术是汽车行业降本增效的首选。
正如金发科技研发中心负责人所说:不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汽车轻量化依然是主机厂及材料厂的迫切需求和目标。
汽车轻量化即给汽车减重,常见的方式方法有:以塑代钢、薄壁化、低密度、微发泡...所以,不负众望,本次展会,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创新:
轻量化是减重,但也不是简单的减重,各方面性能还得一把抓。比如:刚度,强度,隔热性...
有幸,我们看到旭化成在本次展会中推出的轻量化高机能聚苯醚发泡材料SunForce™,一款兼具m-PPE树脂和发泡颗粒特性的新材料,就兼具以上特性。
SunForce™采用闭孔发泡技术,防止热对流,因此隔热性能优异。且,力学性能优异,在高温区域中也能保持高刚性和高强度。很适合电车的高温作业环境下使用。因此,推荐可应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包的部件、BMS外壳保护/支架等。
第二个,我们都知道,汽车内饰仪表板表皮普遍采用PVC搪塑工艺,但搪塑PVC的缺点太多:成型周期长、增塑剂散发、材料不可回收利用、爆破失效风险...
针对以上疼点,会通带来了薄壁注塑表皮材料解决方案:用大型薄壁表皮产品注塑成型,完全替代高能耗的PVC搪塑等传统表皮成型工艺,实现汽车内饰表皮材料新工艺,有效降本。
譬如这款:由VESTAMID® PA12制造的冷却管相比传统金属或橡胶管路减少了管壁厚度,可有效为汽车减重,增加设计空间,特别是电池包内管路设计,从而间接增加电芯数量,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此外,它还具有优异的耐低温冲击性。
以及这款POE封装胶膜,超薄制件但可以避免电池遭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助力光伏组件高效稳定持续运行。
总之,这次展会让我们看到了,模组外壳塑料的发展趋势:轻量化+设计集成化。
如此,便对材料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学性能更强,更易成型的薄壁件将是未来材料端的发展方向。
展会上以塑代钢的材料创新,也让我们看到了轻量化技术的又一次升级。
譬如,旭化成推出的这款——连续玻璃强化PA复合材料(c-GFRTP),这款材料凭着优异的阻燃性,同时拥有与金属同等的强度与耐冲击性,可代替金属材料实现电池外壳的轻量化。
同时,零件一体化也是未来轻量化趋势之一。
譬如这款,罗姆化学推出的PMMA类材料在贯穿式LED尾灯、系列格栅灯产品上的应用。就是随着汽车智能化演化进步,汽车外饰透明/光学效果零件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的零件一体化的代表案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能满足大而长零件的特殊外观效果需求的材料也会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
小小总结一下,通过这次展会,我们看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上的进步和成果:“发泡材料”和“薄壁化材料”的创新,以及“以塑代钢”和“一体化”方案的成功。
对材料端的启发就是,轻量化需求正在不断催生新的材料解决方案,但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更低密度、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材料,会越来越受欢迎。😊
可回收再生材料,不光是终端客户关注重点,同时,也是本次展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此之前,你能想象吗?声音能被看见。
这个集“可持续材料、3D打印工艺、科技和艺术”为一体的大型众创科技艺术装置——“可持续共鸣体”。
就是来自全球各界人士关于思考绿色未来的1500多条“可持续之声”,经过参数化处理后,使用可持续材料3D打印成了一片片“声音单元”,最后将其拼搭在一起,汇聚成了最终的艺术装置。
每一片“声音单元”背后都带有一张NFC芯片,打开手机NFC功能后靠近,就能够听到每一片“声音单元”专属的“可持续之声”。
只能说,这次可持续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碰撞属实十分精彩了,而且,看本次“声音单元”制作的可持续材料也是大有来头:NatureWorks的功能性生物基材料,锦湖日丽的塑可丽®可持续材料,巴斯夫的 Ultrafuse® rPET材料等。
除了传统生物基材料,再生塑料,这次看到的“新碳”材料,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持续材料的探索方式。“新碳”材料也就是常见的生物基材料,以填料的形式,与诸如PP等基材共混生产的新材料。
它的特点就是物性较为优越,同时,可以看到填料的取材相当多样,从传统木屑,到豆腐渣,咖啡渣,茶渣...给人一种万物皆可填的错觉,还能根据不同的填料演绎出更多的外观设计。看看某特的展台是不是很好吃的样子。
还有一个发现就是,本次展会上材料的PCR含量是越来越高了。
由于欧盟转入标准,很多产品PCR含量定在了30%。但这次展会的PCR含量是一个比一个高,50%,65%,90%...30%这个比例在以后可能会越来越不够用了。
我们看到的解决方案是:用黑色散点,透明磨砂效果进行掩盖,给材料创造出更多纹理效果,妥妥的将缺点逆袭成很绝的外观效果。
最后,我们还在海废变黄金专区发现了不少惊喜。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海废都被变成了什么创新材料?这款台化公司推出的化学回收海废尼龙,就是用化学回收方式将废弃渔网等废弃物变成创新新材料。
另外,我们都知道,化学回收是比物理回收具有更好的回收效果的,因为,化学回收更能彻底去除表面和内部的污染物,并恢复催化剂的活性,所以,的确是海废变黄金的代表之一了。
其次,海洋回收材料,我们总是关注于海洋垃圾的树脂,基材回收,很少有助剂或填料上的探索。
但是,你知道吗?吃生蚝也能助推环保了。
很少人知道牡蛎中的碳酸钙具有强碱性,能有效杀死细菌。宝岛某企业就发现了,并且利用化学回收技术,将牡蛎壳制成了抗菌壳粉。将牡蛎爱好者们的美食垃圾,变成健康的护身符,你就说牛不牛。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结合抗菌塑料应用于冰箱等家电领域,绝对是相当有传播性的卖点了。
最后,新能源材料创新也是本会的大热门,为了助力 “双碳”目标落地,新能源和储能行业开始迎来了大爆发,推出了不少创新材料及更好的材料解决方案。
首先,太阳能作为实现新能源重要手段之一,光伏材料上的创新,既是亮点也是重点。
同时,会通推出了无线地充材料,给出的充电新技术趋势材料方案,也是本会的一大亮点。
另外,在新能源膜材领域,长塑实业推出的长塑锂电膜PHA®,为软包锂电池封装带来了国产化膜材解决方案。一直以来被国外“卡脖子”技术占领的软包锂电池核心封装材料“高地”,终于被攻克。可喜可贺。
最后,篇幅有限,以上是暴走30000步,集合十几位产品经理/材料工程师,给大家总结出来的本次CHINAPLAS比较大的热点洞察汇总,希望可以给各位客官一点参考和启发,另外,如有补充或探讨,欢迎评论区留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CHINAPLAS火爆后,产品经理们复盘整理三大热点!